在高原特色农业纳入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之后,云南近几年出现了大量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主营业务或主要投向的企业。一时间,原本不起眼的农业,竟成为了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
其中,一家名为云南滇资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从传统的食糖贸易业务,切入咖啡、红茶、野生菌等高原特色农业领域,还在谋求更大的扩张。
近日,滇资生物党支部书记、董事长黄宇飞先生接受了云南美财智库专访,揭开了该公司在高原特色农业板块的布局。
云南滇资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宇飞
云南美财智库:我们了解到,滇资生物的前期是央企,现在成了100%的云南地方国。请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史?
黄宇飞:公司的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云南中糖发展有限公司,当时是央企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在云南的食糖经营企业。
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中国第二大蔗糖产区,食糖是云南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云南中糖脱胎于央企中糖集团(中国最大的食糖流通企业),一直扎根于云南的食糖产业,拥有全国最大的食糖流通网络,是云南省内领先的食糖流通企业。
去年11月,sa36沙龙国际云南资本通过股权收购本公司,将企业名称变更为云南滇资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并将注册资本从原来的6000万元提高到10亿元。
当然,云南资本收购云南中糖,并不仅仅是做食糖贸易,主要是为了搭建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平台,整合云南省内高原特色农业资源和生物医药资源。
云南美财智库:在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领域,公司哪些具体的布局?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黄宇飞:从传统的食糖贸易企业,到现在向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平台的转变,我们现在实际上也处于初创期。
目前,在高原特色农业方面,我们投资了咖啡、滇红茶、高端野生菌以及物流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还处在谋划当中,因为云南的特色生物医药资源非常丰富,非常有吸引力,但这又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需要深入研究。
公司的发展,有三个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我们首先以贸易切入,做大咖啡、红茶等贸易量,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然后打造融资平台,发掘、培育优质资产。
第二阶段:以股权投资为主,建立产业基金。投资业务要占到公司业务的54%以上。当前,云南资本旗下注册资本达10亿元的昆明圣乙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经由滇资生物托管,作为我们的产业配套基金平台,以实现投融一体化。
第三阶段:实现上市公司资本平台和产业基金发现培育优质资产平台的融合。我们将打造1到2家上市公司,用优质资产获得低成本资金,加快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使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增加其市值。这样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支持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实现上市公司有持续的优质资产注入、壮大上市公司规模。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当然,这需要我们前期的产业投资能够持续不断地发掘、培育优势产业,形成优质资产。
云南美财智库:我们最早关注到滇资生物,是因为你们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商谈咖啡期货。滇资生物的咖啡产业投资情况如何?为什么会想到做咖啡期货呢?
黄宇飞: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咖啡产量,均占全国99%以上,占全球的2%左右。云南小粒咖啡品质优良,但咖啡企业规模都太小,整个产业从种植到加工,标准化程度都不高,不仅生产成本高,还无市场定价权,咖啡优质不优价。
自 1988 年外资咖啡企业进入云南后,即形成了一个收购惯例,即采购价格一般在美国洲际期货交易所ICE基础上减去 10—20 美分。也就是说,云南的咖啡豆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价格。
我们知道,在咖啡产业的价值链中,高附加值部分是在消费端,6克现磨咖啡的价格可以卖到30元左右。云南咖农种植一亩咖啡的综合性林下经济收入大约是4500元,与甘蔗等农产品种植相比较而言是提高了每亩的收入,但是对于咖啡种植生产企业来说,确实处于亏损状态。显然,云南咖啡产业现在的价值链利益分布不均衡。
咖啡作为世界上仅次于原油的第二大交易量的标准化期货,价格波动巨大,我们希望通过开通国内咖啡期货,争取国产咖啡的定价权,通过套期保值措施为咖啡企业提供避险渠道,重构咖啡产业价值链。
当前,我们与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企业展开合作,切入咖啡种植和销售。在今年4月成立了云南国滇咖啡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民”的模式确保咖啡原料品质,与专业机构合作制定云南咖啡的加工标准,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整合省内咖啡资源,将咖啡产业做大做强,为云南咖农脱贫致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国内咖啡的定价权是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郑州商品交易所对咖啡期货上市非常支持,成立了咖啡期货课题组,进行咖啡期货的上市调研工作。如果顺利,咖啡期货明年就可以上市。
云南美财智库:相比云南的咖啡,云南的红茶产业历史更为悠久。滇资生物在滇红茶领域有哪些布局?
黄宇飞:去年,我们与云南滇红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云南国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滇红集团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制茶名企,是国家出口红茶定点生产企业,经过四代的滇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已经具有业内领先的种植、生产、加工工艺。
滇红茶是英国王室的指定用茶。1986年,时任云南省省长和志强将云南省凤庆茶厂(滇红集团前身)生产的滇红茶,作为国礼赠送来滇访问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从那时起,滇红茶就成为英国皇家的特供红茶。
云南的企业,普遍缺乏营销意识,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却不为大众所知。虽然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现在的商业环境,还是需要与时俱进。尤其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和国内品牌竞争,还要和国际品牌竞争,更要注重对品牌的塑造。比如,现在的年轻人说到红茶,大多数不知道“滇红”,却知道洋品牌“立顿红茶”,这就是我们本土的企业缺乏营销、宣传导致的。
我们与滇红集团合作,成立国滇茶叶公司,不仅仅是提供资金支持,还对茶叶种植和销售环节进行管控。滇红集团发挥红茶制作工艺优势,专注于生产制造。这样一来,双方都能发挥自身优势,更容易整合省内的红茶资源,把“滇红”品牌做大做强。
云南美财智库:相比咖啡和红茶,野生菌可能是一种更小众的商铺,滇资生物在这方面又有哪些动作呢?
黄宇飞:野生菌产业也是极具云南特色的一个产业。长期以来,以松茸为主的高端野生菌主要以出口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内消费升级,对高端食材也有巨大需求。在沿海经济利来官方网w66利来地区出现了差异化的高端超市,以及“点对点”网络高端食品消费,比如在上海的一些高端超市里,4朵牛肝菌可以卖到200多元。
改革开放发展30多年,现在45岁以上的这一消费群体,经过多年奋斗,成为中产阶级的中坚,他们对于高端纯净生态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相对旺盛。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这一消费市场,把云南的野生菌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来打造,抓住消费升级这个风口,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这个产业的问题,在于产品的标准化和加工、流通、营销环节的短板。野生菌作为高端食材,应该由深山里的山货向市场里的商品转变,流通环节应该由传统采购销向可持续集聚发展转变,产品应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且形成精品品牌、高端品牌、绝品品牌。
目前,我们成立了云南国滇菌业有限公司,准备通过资本运作,整合省内的野生菌资源,按照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要求,提升产业集中度,建立标准化的加工、流通模式,并且在营销环节发力,延长野生菌产业链,把野生菌真正打造为一个可持续发展优势产业。
云南美财智库:目前,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八大重点产业之一,很多人觉得这是云南农业的重大机遇。但要把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真正做大做强,还存在哪些难题要克服?政府好企业应该怎么做?
黄宇飞:传统的制造业,包括新兴的科技型制造业,云南与东部地方相比是不具备优势的,但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都是云南的优势产业。
云南很多民营企业家,真的是非常热爱这些产业,但受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停留在家族企业阶段。如果能够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产业聚合力、形成产业规模、提高生产工艺标准化程度,将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获得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在打造好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上融合加工、旅游、特制服务,把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产品的综合收益、提供产品的服务价值,才能使云南的“宝贝”卖出好价钱。
比如,我们可以把红茶的种植、生产和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可以搞“红茶+产业旅游小镇”。炎炎夏日,江浙沪一带的客户到云南避暑度假,不仅可以喝红茶,还可以到我们的茶山,去亲身体验我们的红茶种植、生产环节,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自己喜欢的特色红茶。
云南美财智库:在云南省属国企里,也有其他公司设立了高原特色农业投资平台,你觉得滇资生物跟他们相比,有哪些独有的特色?
黄:作为云南资本旗下的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平台,滇资生物主要依托云南资本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优势,做“聪明型和学习进取型”的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投资企业。
在具体的运营层面,我们将适度、有比例的轻资产运作作为手段,发挥产业投资平台的功能,以股权、基金和贸易发现为方式,通过做大做强产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和更多的企业合作,共同布局这一产业,聚合之力,谋发展彩云之南之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产业之大计,这样我们就能形成合力,各自发挥优势,避免资本重复投资产生的无序竞争和浪费,携手走向全国、全球。